行业新闻

够大不够强 “中兴缺芯”背后中国制造如何做强?

2018/4/20 8:44:41

摘要
【够大不够强 “中兴缺芯”背后中国制造如何做强?】这两天,中兴通讯的事情继续发酵,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表示,中兴的问题也透露出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这两天,中兴通讯的事情继续发酵,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表示,中兴的问题也透露出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禁售7年对应的正是2025年,美国如此行事,真正的用意昭然若揭。如《纽约时报》所说,美国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拖慢“中国制造2025”这一强国战略。

  那么中国制造在全球到底处于什么地位?中国芯未来发展的方向到底在哪呢?  天风证券认为,中兴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制造的现状——够大不够强。

  创始人再度出山

  拖着行李箱,70多岁的侯为贵行色匆匆,4月18日晚间,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的一张背影照片获多人转发。

  有人为这场照片配上的说明是,“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76岁的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老爷子临危受命,再次踏上征程。”

  事实上,侯为贵在2016年已经从中兴退休,当时,他已经为中兴工作了30年。

  1985年,43岁的西安航天691厂技术科长侯为贵来到深圳,创办了一家组装话机和电风扇的企业。90年代初,针对农村市场推出了第一代程控交换机,赚到了第一桶金。1993年,这家企业通过改制成为了今天的中兴通讯。

  当中兴通讯遭遇重大危机之际,年逾七旬的创始人再度出山。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激活拒绝令,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一切产品,时间长达7年,禁令立即生效。

  这对中兴会有多大影响呢?

  中金在报告中称,目前中兴占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约10%的市场份额,占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约30%市场份额。中兴有1至2个月的零部件存货,若不能尽快达成和解,会影响通信设备和手机等业务的正常生产与销售,同时对当前全球和中国的运营商网络建设带来一定影响,并有可能影响未来5G网络的推进。

  据了解,中兴的三大主营业务:基站、光通信、手机,其中基站的上游芯片、射频基本依赖进口,光通信的高速芯片(DSP)也主要靠进口,手机的高端芯片和存储也是以进口为主。

  中兴的问题也透露出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中国芯真的有那么差?

  说中国在芯片上完全依靠进口,其实是妄自菲薄了,中国在芯片领域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华为不计成本投入海思做芯片,消费电子端的海思麒麟系列芯片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紫光股份收购了展讯、RDA、OmniVision,大力引进核心技术和人才;中芯国际挖来三星和台积电的元老梁孟松加速技术攻关;中国超算神威的CPU是上海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研发的SW26010。

  最近十年,中国制造做强的曙光初现,出现了一批领跑者和创新者,比如通讯设备中的华为,智能手机中的华米OV,国产芯片中的海思,视频安防中的海康大华,云计算中的阿里,无人机中的大疆,轨道交通中的中车集团,声学电子元件中的歌尔瑞声,显示面板中的京东方,动力电池中的宁德时代等。

  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兴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制造的现状——够大不够强。

  以汽车制造为例,轮胎、玻璃、内饰、车灯、密封条、安全气囊几乎都能完全自主,但是自动变速箱、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汽车芯片更是国产的禁区。

  有人说“中国制造参与全球分工,做大依靠的是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做强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用政策补贴做强是一种效率损失”,遗憾的是这种简单的经济学想法并不符合现实世界。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被颠覆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的CRT彩电工业一度做到全球市占率第一,但遇到液晶的技术替代时被打得措手不及,原因是中国彩电工业与新技术的演进过程基本绝缘,既不了解液晶技术的进展,也难理解新技术的影响。

  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国制造的价值链长,二是中国制造的附加值率低。一个产业的价值链越长,说明这个产业的全球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精细,附加值就越低。

  举例来说,参加奥运会,一个项目参加的国家越多,中国夺金的难度就越大,像马术这种少数国家参加的项目,中国努力一下反而可能突破。

  中国产业价值链长度vs附加值率: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中国制造里相对上游度较高的是运输设备、塑料橡胶、金属制品。处在中间的是汽车、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处在末尾的是计算机、电子、光学产品、化学化工、基本金属。越在末尾的行业,越容易被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卡脖子,也是中国制造越应该努力突破的方向。

  中国制造应如何面对?

  天风证券表示,中国制造主要就是两个方向:一是往价值链短的行业集聚,比如知识和技术密集的高端制造,然后把价值链长的行业逐渐转移出去;二是往价值链的中高端转移,比如从组装制造升级到设备材料和设计研发。

  回到中兴受制于人的芯片领域。

  天风证券称,中国在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三大环节之中,设计集成领域,中国的集成能力应该属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上述环节中,差距最大是制造。2016年中国的集成电路进口为2271亿美元,约90%的芯片需要进口。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统计,全球排名前十的芯片代工厂商,台积电占59%,美国格罗方德占11%,台湾联华电子占9%,大陆制造仅占9%,到2020年国产化率预计将提升至15%。

  在技术密集型行业里,一旦下游的品牌渠道、系统集成设计、精密工艺技术被中国掌控,上游(设备、材料、核心零部件)就会集聚,如果中国企业能够通过研发或技术转移掌握了技术,上游最终也会被中国取代,这就是中国制造一步步实现完备产业链的过程。

  投入资金与人才

  集邦咨询的报告则指出,中国芯片向高端产品发力的方向有三种:

  一,并购之路:过去两年有成功案例,但整体来看,未来阻力较大,只能是辅助手段。

  二,资金投入和技术&人才积累:中国的资金目前比较充裕,更多的还是要聚焦在企业的技术积累及人才的培养上,设计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是需要靠企业积累,发挥厚积薄发和工匠精神的。

  三,借鉴海思-华为的成功经验:海思算是中高阶芯片有所突破的成功案例之一,其成功一方面在于本身的技术积累,但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母公司华为的支持。

  不过,东方财富查阅中兴通讯2016年财报发现,中兴于2016年的研发费用约为127.62亿元,较2015年仅同比上涨4.6%。研发人员约3万人,同比下降5.1%。

  到2017年,中兴研发人员共计2.89万人,同比下降3.8%,这一数字相比2015年的研发人员数下降了2761人,减员近10%;研发投入上,2017年金额为129.62亿元,同比增长仅1.57%,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为11.91%,同比下降0.7%。

  而在2017年财报中,中兴2017年的研发重点集中在消费者业务和 5G 、智能终端、光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产品的投入当中,对芯片研发的表述也只是表述坚持围绕5G先锋策略,聚焦主业,持续加大核心领域研发投入,在5G无线、核心网、承载、接入、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保持业界领先,并未有具体研发投入描述。

  但数据显示,华为2017年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896.90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14.9%。其中,5G、芯片、智能终端等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版权所有 ©2017-2022浙江维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43418号-1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