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区域平衡发展任重道远

2018/5/4 8:44:46

   据报道,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31个省份2018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在31个省份中,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9个,其中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等5个省市超过1万元。少于5000元的则有贵州、新疆、西藏等4个省区。平均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市为17277元,比排名第8的山东省(8159元)的2倍还多。可以说,从人均收入看,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非常大。

  从地区GDP看,近年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在一定程度是缩小的。2014年三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报告》用一个专栏专门论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指出从经济总量上来看,近十年来各区域之间的差距趋于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增速相对平稳,占比总体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相对较快,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上升,2013年末已经达到40%以上。从这几年的地区GDP增速看,中西部地区整体上要快于东部地区,上海和北京属于增速较慢的地区。

  今年一季度,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前8的省份全部都在东部地区。辽宁前几年排在山东之前居第8,今年一季度掉到了第9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第10位的内蒙古之前几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则暂时掉到了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中西部和东北只有一个省份的居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中西部及东北与东部之间的发展差距非常大。而在东部地区之间,也同样存在比较大的地区发展差距,2017年,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万元和5.7万元,远高于排名第三的浙江(4.2万元),山东更是不到上海、北京的一半。  但人均收入却显示区域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1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0倍,2016年为2.28倍,基本上持平;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上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0倍,2016年为1.72倍,反而有所扩大。

  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其实是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层级城市之间发展差距的反映。地区间收入差距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尽管这些年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仍为2.7:1。因此,城镇人口比例高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会比较高。

  从收入来源看,上海、北京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以上,转移净收入(包括养老金等)高出的幅度更大,财产净收入(包括房租)更是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和2.8倍。中西部与东部之间以及东部其他地区与京沪之间的工资差距并没有缩小,而且后者的房租等财产收入增长更快。

  近年来,中西部的地区GDP增长快,京沪的地区GDP增长慢,为什么收入差距却没有缩小呢?原因应该是经济增长并没有充分带动就业及工资水平的增长。近年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拉动的,而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则并不快。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地方政府更热衷于城市建设,而对产业发展则缺乏同样的热情。

  京沪等一线城市的收入水平高,推高了这些城市的房价,制造业等很多产业已经承受不了由此导致的越来越高的运营成本。二线城市也在出现类似的情况。在三四线城市,返乡投资置业将当地房价水平推高,虽然房价水平比一二线城市低很多,但相对于当地收入水平而言是比较高,也越来越不适宜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

  对于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只靠东部地区的几个城市群。京沪已经要限制人口增长了,其他东部城市的环境承受力也是有限的。只有地区之间更加平衡地发展,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才能为十几亿人口营造充分发展的空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大,既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也会进一步阻止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收入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三四线城市是难以吸引人口流入的。



版权所有 ©2017-2022浙江维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43418号-1   |   
联系我们